距离预制菜大火,只剩半年?

最快半年,预制菜行业就将迎来发展的最关键节点。
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消息,预制菜国标报送稿近日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便会有结果。报道称国标历经近一年调研,并在行业内进行过多次征求意见,中国烹饪协会也给予了该国标的起草意见。
根据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来看,预制菜国标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将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对去年“预制菜进校园”舆情的积极反馈。
参考其他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国标的发布一般都意义深远,尤其对一些新兴行业影响巨大,比如近些年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国标、电子烟国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后续的发展方向。
预制菜作为近一两年来风头最盛的“风口”行业之一,在吸引无数资本进入的同时,也遭受了众多的争议,而随着国标的出台,能否消弭公众顾虑,完善行业准入和监管机制,也将成为决定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预制菜定义待确认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对于预制菜抱有偏见,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甚至于某些销售预制菜的卖家,都不能够准确说出预制菜的真正定义。
比如知名主播辛巴,近期就在某场带货直播中声称“老干妈、奶粉也是预制菜”,结果遭到了网友的群嘲。
实际上在广义解释中,预制菜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
按照这种分类,像火腿肠、速冻水饺、罐装八宝粥等产品,也都属于预制菜的范畴,而此类“预制菜”则在国内有着较高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基础。
但是像料理包一类的预制菜餐食,则就被不少消费者所排斥。
加之近两年关于料理包的食品安全事件被屡屡爆出,更加重了很多消费者的就餐焦虑。
因此在即将出炉的预制菜国标中,如何对于“预制菜”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也将成为行业和公众关注的重点。
2022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曾联合多家单位共同起草了《预制菜》团体标准,这也是目前行业内认可度最高、应用最广的标准。
根据该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考虑到在预制菜国标的起草过程中,中国烹饪协会也同样给予了参考意见,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国标预制菜”可能也会与现有团体标准预制菜相似,即突出了预制菜必须经过二次加工的属性。
而按照这一标准,八宝粥、速冻水饺、自热米饭以及被很多消费者抵制的料理包,则将被剔除出预制菜的行列。
保障知情权同样重要
预制菜最早起源于欧美,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日本发扬光大。有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已经达到了23.1千克,约是同期中国的3倍。
虽然同为东亚国家,但从预制菜的产业规模以及消费热度来看,日本要远远领先于我国,究其原因,除了受到“烟火气”的传统文化影响之外,国内预制菜产业成熟度不高,行业配套监管措施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此外,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虽然他们愿意积极尝试预制菜这样的新兴事物,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能够容忍预制菜“冒充”现做菜。
去年6月,杭州一对新婚夫妇在某酒店预订了5988元/桌的婚宴套餐,但等菜上桌之后才发现,总共16道菜品中,竟有高达七成都是预制菜。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冲上热搜,并引发了广泛讨论,央视评论员也在点评此事件时不禁发问:吃预制菜还用去饭店吗?
除了饭店开始规模使用预制菜之外,线上外卖店更是预制菜的“重灾区”,尤以料理包形式的菜肴为甚,商家为了追求出餐速度和低成本运营,甚至都没有聘请厨师,仅仅依靠料理包就能开店营业。

早在2022年上半年,中消协曾发布过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在食品安全方面,“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就是被重点提及的突出问题。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预制菜进校园”风波中,多地的学生家长都要求学校的食堂或中央厨房对于食材来源进行解释说明,本质上也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预制菜。
在未来预制菜国标出炉之后,经营性餐饮单位需不需要对预制菜使用情况进行标注和公示,也将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焦点。
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实际上也是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既然预制菜能够被堂而皇之的推向市场,那么也该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否则仅仅依靠挂羊头卖狗肉,那么显然无法支撑这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有望诞生头部品牌
尽管预制菜国标的缺位,让预制菜在过去一年屡次遭遇信任危机,但是纵观整个2023年,预制菜行业依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023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4026家,同比增长114.83%,目前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已经达到了6.19万家之多。
政策的支持是促使预制菜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此外在地方层面,包括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在内的多地政府也发布了相关鼓励政策,或将预制菜明确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发展预制菜的行动计划,以支持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
而有一些行业巨头,也已经投身至预制菜行业的上下游之中,比如空调巨头格力,已经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牵头组建了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未来旨在打造1000亿元规模的预制菜装备产业联盟。

随着更多的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以及行业相关标准以及监管的完善,未来势必还会有更多的头部公司直接参与到预制菜的竞争当中。
目前在预制菜行业中,虽然产品种类和品牌繁多,但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具有头部效应的知名品牌诞生,此前曾有部分上市公司短暂试水过预制菜,但皆因为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而未能大规模铺开市场。
而在直播电商渠道,则也有一些预制菜品牌取得了不错的市场销量,比如烤鱼、酸菜鱼等细分品类,皆有爆款单品出现,但同样因为缺少品牌效应,后期都会面临产品同质化,同行卷价格的情况。
而在国标出炉之后,第一批符合国标标准的预制菜品牌则有望借势提升品牌声量,完成对于用户心智的再教育,进而形成自身的品牌护城河。
而一旦头部品牌出现,预制菜也有望摆脱过去高度依靠B端出货的发展局面,更多C端消费者的接受和购买,才会使得整个行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